精准发力!促进块状特色经济质量提升计划公示中
省发改委牵头编制了《浙江省块状特色经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(征求意见稿)》,现将行动计划进行公示(公示期11月19日-28日)。主要内容如下:
一、基本原则
按照发展壮大、提质控量、转移优化、培育新兴等不同要求,有针对性地对块状特色经济分类施策,实现特色、差异发展。
增强“大而强”块状特色经济国际竞争力。针对汽车、石化、化纤、数字安防等领域,围绕世界先进技术与需求,内培外引,鼓励本土优势企业及研究机构通过自主创新、并购重组、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合作,广泛嵌入全球产业链、价值链、创新链。
构筑“小而特”块状特色经济竞争新优势。针对纺织服装、家电家具、低压电气、五金及零部件等领域,大力塑造以品牌、质量、标准、设计、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,提升全要素生产率,推动块状特色经济专精特优发展。
倒逼“两高一低”块状特色经济绿色发展。针对皮革、橡胶、塑料、造纸、建材等产业领域块状特色经济,优化产业布局,推广清洁生产方式,综合运用经济、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,倒逼企业技术改造,加快绿色发展,引导块状特色经济向高新领域转型升级。
培育新经济领域块状特色经济创新发展。以数字经济“一号工程”为引领,进一步促进以5G通信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经济、前沿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块状特色经济加速发展,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,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,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,提升科技支撑能力,实现新旧动能持续转换。
二、行动目标
到2022年,全省块状特色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。综合竞争力更强,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以上块状特色经济15个左右,产值500亿级以上的30个左右。质量效益更优。“浙江制造”标准和品牌加快涌现,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%左右。创新动力更优。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,规模以上企业R&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.8%,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新模式全国领先。生态环境更优。节能减排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,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、废水排放量、用水量年均分别下降4%、2%、5%,建成一批生态优美、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。
三、重点任务
(一)强化关键领域补短板
推动关键技术补短板。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攻关,加大研发投入,在块状经济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应用型技术进行突破,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,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。组织实施一批成果转化应用项目,推广一批应用面广、示范性强的应用型技术和先进工艺,推动各类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,不断提升生产效率。
推动专用设备补短板。针对块状经济需求量大的专用生产装备,鼓励开展装备自主可控研发和产业化,突破重点装备制造关键技术,力争突破智能控制、关键零部件、伺服系统等重大产业技术瓶颈,提高重点行业先进装备保障水平。提升装备基础设计水平,增强创新设计能力。发展专用电子、核心芯片、系统软件、检验检测,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。
推动设计补短板。在工业设计中充分集成应用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等成果,改善产品外观,完善产品结构和功能,增加产品科技和知识含量,提高块状经济产品附加值。着力提升时尚设计创新能力,吸引高端时尚设计资源,加强与国际时尚产业的交流合作,形成设计核心竞争力。推进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提升发展,引进国内外优秀设计公司,集聚各类专业设计人才,为块状经济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设计服务。
推动人才补短板。聚焦块状特色经济产业发展需求,大力引进各类科技服务人才、工程师及高技能人才,鼓励各地探索建设工程师创新服务平台,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和人才支撑。大力引进专业化的商学院,在商业模式创新、品牌培育、营销策划、组织提升等领域开发新型培训产品,提升企业家、管理人才综合能力。
(二)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
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。发挥龙头企业在块状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,打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,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,促进块状经济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。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联合、并购和品牌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产业链,提升块状经济发展层次。到2022年,培育形成100家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。
做优“隐形冠军”企业。聚焦产品质量高、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成长型企业,培育一批在细分市场产品占有率居前列的“隐形冠军”。引导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的研发制造、工艺改进和市场拓展,长期专注于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,打造“百年老店”。到2022年,培育细分市场“隐形冠军”企业400家以上。
促进企业“小升规”。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,筛选一批行业前景佳、市场潜力大的小微工业企业作为上规升级重点培育对象,各地区进行跟踪服务,加强政策扶持,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。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与知名龙头制造业企业对接配套,通过实施精准服务,培育一批优质配套企业。到2022年,新增“小升规”企业4800家以上。
(三)提升品牌影响力
推动产品质量提升。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,大力开展质量对比、质量攻关,全面提升产品工艺、技术装备、生产管理、检验检测等水平,不断提高产品档次。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,推广应用先进生产工艺,提升技术装备水平。推进精益制造,改进工艺流程,加强过程控制,提高制造水平。普及先进质量管理体系,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,支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。
打造“浙江制造”品牌。实施“浙江制造”品牌建设专项行动,通过开展标准提档、质量提升、对标达标、制标认证等活动,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“品字标浙江制造”品牌。积极参加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,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。依托特色产业基础整合优势资源,打造一批特色块状经济区域品牌,加大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,争创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和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。力争到2022年,“品字标浙江制造”品牌企业达到1200家以上。
加快推进标准建设。实施“标准化+”行动,在重点传统制造业领域制定一批高水平“浙江制造”标准,支持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(修)定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,提升企业和块状经济在相关产业的主导地位和国际影响力。加强与国际和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的联系与沟通,有效提升浙江制造业的标准话语权。到2022年,累计制定浙江制造标准3000项以上。
(四)加快平台空间集聚化
推动平台分类提升。提升优化一批,重点对企业相对集聚、用地有一定规模、产业有特色的工业功能区进行优化提升,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。推动集聚一批,重点优化产业平台布局,对零散布局的企业,推动其入园发展。淘汰腾退一批,深入推进“亩均论英雄”,加大对评价结果的应用,实现对平台优化调整,逐步退出“低、散、乱”工业功能区。
打造一批产业社区。产业社区是以产业为基础,在优化产业布局过程中同步融入城市功能,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的概念。推动一批基础较好、产业层次较高、临近城区的产业园区社区化改造,增强城镇功能,优化公共服务,推进产城融合,突出产业集聚、要素集约、功能集成,打造空间更开放、产业生态更多元、社群交流更活跃的新型产业发展载体。
(五)推进数字化赋能
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。加快利用先进数控技术开展现有装备智能化改造,提升现有装备的加工效率、生产精度和控制水平。支持企业以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为核心开展智能化改造,推进全过程数字化管控,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、管理全方位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。在块状特色经济区域深入开展一批智能示范车间、智能工厂创建。
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。鼓励互联网企业、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、软件企业和大型制造企业等围绕数字化改造需求,整合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供应链管理等环节,建设具有专有技术、专业知识、开发工具的行业级平台,面向块状特色经济组织开发一批适用工业APP。支持中小微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,低成本快速形成信息化、数字化、网络化能力。实施差异化上云推进策略,大力推动企业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和向云端迁移。
建成一批块状特色经济数字化平台。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,满足平台内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。建设与推广智慧管理平台,对人流、物流、能耗、环保、消防和生产安全等进行高效管理。应用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技术,规划支撑平台,设置统一应用门户,实现资源信息集成和应用服务集成,为入园企业提供政务代办、政策法律咨询、创业辅导、人才招聘、项目路演对接、融资、党建等公共服务。
(六)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
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。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,拓展工业设计、检验检测、维护管理、仓储物流、技术培训、融资租赁等增值服务,促进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向“产品+服务”转变。支持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,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,探索小批量快捷柔性化生产新模式,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高度协同。
建设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。聚焦块状经济共性发展需求,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、创意设计、检验检测、标准信息、成果推广、创业孵化、国际合作、展览展示、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,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聚集创新要素,构筑开放、共享、协作、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,推动传统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重构升级。
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。围绕块状经济共性服务需求,集聚发展现代物流、工业设计、科技服务、检验检测、信息技术服务、金融服务、商务服务、电子商务、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,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。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升服务能力,实现专业化、高端化发展。
(七)实施绿色化改造
建设一批绿色园区。加快推行园区综合资源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,推进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、集中供热、污染集中处理等工程项目,构建统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,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、水资源循环利用、废物综合利用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,提升区域资源能源利用效率。到2022年,在块状特色经济区域累计培育20个绿色园区。
创建一批绿色工厂。严格执行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,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淘汰。引导企业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,更新淘汰低端落后装备和生产线,加快智能化绿色装备升级改造。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,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、物质流路径,形成运行全流程绿色发展。到2022年,围绕工作基础好、代表性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创建100家绿色工厂。
开发一批绿色产品。引导绿色消费理念,应用产品轻量化、模块化、集成化、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,采用高性能、轻量化、绿色环保的新材料,开发推广具有无害化、节能、环保、高可靠性、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。
公示联系人:吴亦骏;电话:0571-87057030;
传真:0571-87056759;电子邮箱:;
联系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省府1号楼;邮编:310006。
(来源:省发改委)